【崇祯十七年】 第七章 大战在即 第八章 赵率教

+A -A

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24-07-28

作者:shitou
2024/07/28

 第七章 大战在即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

  在乾清宫深邃的殿堂内,崇祯帝眉头紧锁,面对着西南叛乱的消息,他深知
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在朝臣的举荐下,他决定重新起用朱燮元,这位曾屡建战功
的老将,希望他能再次为朝廷稳固江山。

  朱燮元接到圣旨,立即启程前往贵州,一路上风尘仆仆,心中却燃烧着报国
的热忱。抵达后,他迅速整顿军务,征发云南兵力,攻下了乌撤,四川兵出永宁,
毕节亦告克复。朱燮元亲自率领精兵驻扎在陆广,准备迎战来犯的水西兵。

  安邦彦与奢崇明,这两位叛军首领,率领着浩浩荡荡的水西兵向陆广进发。
朱燮元得知敌军动向,立即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命令贵州总兵许成名率领
部队佯退,诱敌深入,同时秘密派遣三路兵马,直捣叛军的老巢。

  在永宁,四川总兵候良柱和副使刘可训已经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候良
柱身先士卒,刘可训运筹帷幄,两人配合默契,与叛军周旋。待到许成名的部队
与他们会合,三军合围,对叛军发起了致命的一击。

  崇祯二年八月初十日,战斗达到了高潮。在朱燮元的指挥下,明军大破水西
兵,斩杀了安邦彦与奢崇明,俘虏了数千敌军。这场胜利,如同曙光初现,照亮
了西南的阴霾。朱燮元并未就此满足,他继续追击,迫使安位投降,水西和永宁
地区的叛乱得以平息。

  捷报传至京城,崇祯帝在乾清宫中闻讯,心中的重担终于卸下。他对朱燮元
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心中对这位老将军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这边朱燮元平定了西南的叛乱,而辽东的袁崇焕的恶梦才刚刚开始。

  在辽东的边陲,袁崇焕站在城墙之上,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的群山。他刚
刚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处决了毛文龙,这位东江镇的总兵官,虽然曾是抗
金的将领,但因种种原因,最终与袁崇焕走向了对立面。这一举动,无疑将辽东
的局势推向了更加复杂的局面。

  东江镇,原本是毛文龙的地盘,如今却因他的死而陷入了混乱。袁崇焕知道,
他必须迅速行动,整合这支曾经桀骜不驯的军队,将其变成自己手中的利剑,以
备不时之需。他开始着手整顿军纪,选拔忠诚的将领,同时加强对士兵的训练,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东江兵马打造成一支铁军。

  与此同时,皇太极在盛京的宫殿中,也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着准备。毛文
龙的死讯传到他耳中,虽然暂时解除了后方的威胁,但皇太极的心中并没有多少
喜悦。他清楚,袁崇焕是个不容小觑的对手,东江兵马一旦整合完毕,将会成为
女真人的心腹大患。

  皇太极回想起父亲努尔哈赤的死,那是一场与袁崇焕的战斗中,被明军的大
炮所伤,最终不治身亡。那一幕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皇太极的心中,提醒着他,
袁崇焕绝非易于之辈。他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力量,以应
对可能的冲突。

  在辽东的大地上,两股力量正在暗中较量,一股是袁崇焕手下逐渐吸收凝聚
的东江兵马,另一股则是皇太极领导下的女真铁骑。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等待着决定命运的一刻。

  袁崇焕站在城墙之上,夜风吹拂着他的战袍,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他知道,
与女真人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智慧和勇气。他深吸一口气,望着星
空,心中默默发誓,无论如何,他都将守护这片土地,直到最后一刻。

  而在盛京,皇太极也在审视着地图,思索着战略。他知道,与袁崇焕的较量,
不仅是武力的对抗,更是智慧的较量。他必须小心翼翼,不能让任何一次失误,
成为对手的可乘之机。

  皇太极的眉头紧锁,他的目光在地图上徘徊,思索着如何破解眼前的僵局。
关宁防线坚固如铁,袁崇焕的兵马更是锐不可当,正面交锋,女真人似乎并无胜
算。

  皇太极深知,战争不仅是刀剑相向,他需要一个出其不意的策略,一个能够
打破僵局的奇策。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他的心中逐渐酝酿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他决定绕过袁崇焕的关宁防线,这是一个极具风险的决策,但也是唯一能够
改变战局的策略。皇太极计划率领精兵,穿越茫茫的蒙古草原,绕道南下,直逼
明朝的京畿地区。这一行动,无疑是一次大胆的赌博,但皇太极相信,只有这样,
才能迫使袁崇焕分散兵力,从而减轻沈阳的压力。

  他召集了最信任的将领们,将这个计划和盘托出。在昏暗的灯光下,将领们
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转为坚定。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远征,但为了
女真的未来,他们愿意追随皇太极,哪怕是走向最危险的道路。

  皇太极的心中充满了决断和果敢。他知道,袁崇焕是个谨慎而精明的对手,
不会轻易上当。但皇太极也了解袁崇焕的责任感和对大明的忠诚,他相信袁崇焕
不会放弃京畿的安危,不会让女真人轻易蹂躏大明的腹地。

  在决定命运的一刻到来之前,皇太极开始着手准备。他精心挑选了最精锐的
骑兵,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装备,同时派出侦察兵,密切监视关宁防线的动向,
确保行动的隐秘性和突然性。

  随着计划的逐步实施,皇太极的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忧虑。他知道,这一战,
不仅是对女真勇士们的考验,也是对他自己智慧和勇气的考验。他将所有的希望
和梦想,都寄托在了这次远征上,期待着能够一举改变女真人的命运。

  而在明朝的边关城池中,袁崇焕身披战袍,眉头紧锁,他的目光透过窗棂,
凝视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谈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感到意外,归还辽东——这
是大明的底线,也是他作为守关将领的尊严所在。他知道,皇太极同样不会在这
个问题上让步,和谈的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袁崇焕开始着手加强关宁防线的防御,同时秘密派遣信得过的斥候,深入敌
后,收集情报。他需要了解皇太极的一举一动,以便在这场心理战中占据上风。
他下令加强夜间的巡逻,提高警戒,确保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与此同时,在盛京的宫殿内,皇太极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着准备。和谈
的破裂,虽然让他失去了一个暂时缓解压力的机会,但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用武力
解决问题的决心。他开始调动兵马,储备粮草,同时派出使者,向蒙古部落传达
自己的意图,寻求可能的联盟。

  皇太极知道,和谈的破裂意味着双方的关系再度紧张,他需要利用这段时间
来迷惑袁崇焕,让他无法准确判断女真人的下一步行动。他下令在边境线上制造
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以此来掩盖真正的战略意图。

  在这段紧张的时间里,双方都在进行着心理和战略上的较量。袁崇焕和皇太
极,两位智者,都在用尽一切手段来迷惑对方,争取时间,准备着最后的决战。

  在辽东的大地上,战争的阴云再次聚集,双方的军队都在紧张地调动着,士
兵们擦拭着武器,战马在马厩中嘶鸣,一切都在等待着那个决定性时刻的到来。

  在辽东的边关,袁崇焕的心中始终有一片阴影挥之不去,那就是蓟州的防务。
虽然关宁防线固若金汤,但蓟州的薄弱却让他夜不能寐。他深知,一旦蓟州失守,
北京将无险可守,京师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还在崇祯二年三月,春寒料峭。袁崇焕站在宁远城的城墙上,远眺着北方的
群山。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蓟州的防务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上。他深
知,蓟州地处京师的北大门,是京城的屏障,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他曾多次上疏,声音中带着急切和忧虑:「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
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他主张接济笼络蒙古哈剌慎部,以
此来稳固蓟州的防线,防止后金的侵袭。

  然而,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袁崇焕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
他知道,如果不能加强蓟州的防务,一旦后金和蒙古联手,大明的江山社稷将面
临巨大的危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袁崇焕没有放弃,他继续上疏,重申蓟门的单弱,主张
加强防范,安置重兵。他知道,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职责,更是对大明的忠诚。他
不愿意看到京城遭受战火的蹂躏,不愿意看到百姓流离失所。

  宁远城中,袁崇焕的书房灯火通明,他的目光在地图上反复审视,思索着如
何加固蓟州的防线。遵化,作为蓟镇辖下的重要城池,其防御力量的薄弱一直是
他的心病。他深知,只有在那里增设团练总兵,才能有效增强防御,抵御可能的
女真侵袭。

  袁崇焕提起笔,写下了一封奏折,建议朝廷在遵化添设一名团练总兵,并推
荐了他认为合适的人选——王威。他知道王威有能力担此重任,但也知道王威刚
刚遭受弹劾,这可能会影响兵部的决策。尽管如此,袁崇焕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他相信王威的军事才能,更相信蓟州防线的重要性。

  然而,奏折送至京城后,兵部的回复却让袁崇焕感到失望。他们以王威遭受
弹劾为由,拒绝了他的建议。袁崇焕的心中充满了无奈,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知
道,蓟州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大明的安危。

  九月初八日,袁崇焕接到谍报,称女真人的军队已经渡过辽河,正向蓟州方
向进发。他立即行动起来,派遣参将谢尚政等率领三千精兵,火速前往蓟州协防。
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然而,顺天巡抚王元雅却对这突如其来的警报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这是袁崇
焕试图插手他的地盘,因此下令谢尚政等返回。袁崇焕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充
满了愤怒和无奈。他明白,王元雅的猜疑和短视可能会给大明带来灾难。

  在宁远城的城墙上,袁崇焕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充满了忧虑。他知道,自
己必须继续努力,不仅要对抗外敌,还要应对内部的猜忌和争斗。

  在辽东广袤的黑土地上,女真人的营帐如繁星般点缀在寒冷的夜空下。皇太
极站在营帐前,凝视着远方,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而又忧虑的光芒。女真人的军
队虽然野战能力强劲,但生产方式的落后,让他们不得不依赖于以战养战的生存
方式。

  女真人的军队如同一群饥饿的狼群,所到之处洗劫一空。他们掠夺粮食、财
物,甚至人口,以此来维持军队的运转和壮大。然而,随着战事的接连失利,损
失惨重,这种以战养战的方式开始显现出其脆弱性。女真人的军队开始入不敷出,
原本的战利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皇太极深知,女真人的生存之道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他看着营帐中那
些饥饿而疲惫的士兵,心中充满了忧虑。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食物的渴望,对
未来的迷茫。皇太极知道,如果不能尽快找到解决之道,女真人的军队将不战自
溃。

  就在这时,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降临了。粮食短缺,疾病蔓延,女真人的
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皇太极站在营帐前,望着那些因饥饿而瘦弱的士兵,
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他知道,活下去的唯一机会就是拼死一战,只有通过战斗,
才能获取生存的希望。

  皇太极即位后,面对着复杂的局势和众多的挑战。他深知,要稳固自己的统
治,必须先解决周边的威胁,尤其是蒙古诸部的动向。皇太极的目光穿透了宫廷
的烟云,落在了辽阔的蒙古草原上。

  崇祯元年的早春,二月的寒风凛冽,敖木伦河畔仍旧覆盖着厚厚的冰雪。皇
太极亲率一支精骑,穿越了茫茫雪原,目标直指多罗特部落。他的行动迅速而果
断,如同冬日里的一道闪电,击破了敖木伦河畔的宁静。

  多罗特部落未曾预料到皇太极的突然袭击,他们还沉浸在冬日的宁静与安逸
之中。然而,当女真人的骑兵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他们才惊觉到危机的降临。
皇太极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部落的防线,俘获了一万余人。这场
闪击战,不仅展示了皇太极的军事才能,也震慑了其他蒙古部落。

  九月,秋高气爽,皇太极再次集结满、蒙联军,向察哈尔部发起了军事行动。
他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军队,穿越了辽阔的草原,追至兴安岭。在那里,他们与察
哈尔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皇太极身先士卒,他的英勇激励着士兵们奋
勇向前,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这两次军事行动,为皇太极绕道蒙古、直接进攻明京师创造了条件。皇太极
的心中,已经开始酝酿着一个宏大的计划——一个足以改变女真人命运的计划。

  在紫禁城的乾清宫,年轻的崇祯帝坐在龙椅上,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眉
头紧锁。他的目光在袁崇焕的上疏上稍作停留,但随即又被其他紧急的事务所吸
引。尽管袁崇焕的警告如警钟般清晰,但在皇帝看来,宁锦防线的坚固似乎是京
城安全的保障。

  在辽东的宁远城,袁崇焕站在城墙之上,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因为他知道,
皇太极不会就此放弃。宁锦防线虽然坚固,但女真人的野心和皇太极的智谋,让
他感到深深的不安。他两次上疏,恳请朝廷加强对蓟州一带的防御,但都如石沉
大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袁崇焕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力感。他知道,皇太极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一
旦决定绕道蒙古,突破长城,北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
一幕:蒙古的骑兵作为向导,引领着女真人的铁骑,穿越长城的缺口,直逼京城。

  在紫禁城的朝会上,大臣们争论不休,对于袁崇焕的警告,有的不以为然,
有的则忧心忡忡。崇祯皇帝听着朝臣们的争论,心中也不免动摇。但他仍然希望
能够找到一个既能保证京城安全,又能避免无谓消耗的方案。

  崇祯二年的十月初二,皇太极的决策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缓缓拉开了
帷幕。在蒙古喀喇沁部的骑兵引领下,八旗大军踏上了绕过宁锦防线的征途,目
标直指明朝京畿的柔软腹地。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辽阔的蒙古草原,马蹄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脆。皇太极
身披战甲,端坐在战马之上,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的身边,是蒙古喀喇沁部
的骑兵,他们身着异域的服饰,手持长矛,脸上写满了对即将到来战斗的渴望。

  随着皇太极的一声令下,大军开始缓缓前行。蒙古骑兵作为先锋,他们熟悉
这片土地,知道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丘。他们带领着八旗兵,穿越草原,绕过
关隘,直指长城的脆弱之处——龙井关和大安口。

  大军快速移动,马蹄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仿佛一条黄龙在大地上蜿蜒前行。
士兵们的脸上被风沙雕刻出坚毅的线条,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

  与此同时,皇太极还派出了疑兵,他们如同幽灵一般出现在关宁防线的周围,
制造着各种动静,吸引着袁崇焕的注意力。这些疑兵时而佯攻,时而撤退,让明
军无法判断真正的攻击方向,从而分散了袁崇焕的兵力。

  在宁远城中,袁崇焕站在城墙之上,眉头紧锁。他的目光穿透了远方的迷雾,
试图捕捉到敌人的踪迹。然而,疑兵的骚扰让他无法集中精力,他的心中涌起了
一股不安的预感。

  在紫禁城的乾清宫内,朝会正在进行,崇祯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殿
下的群臣。十月初七日这一天,他要在朝会上宣布一项重要的决定,以嘉奖袁崇
焕在防备后金中的卓越功劳。

  阳光透过乾清宫的窗棂,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内,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
【1】【2】【3】【4】【5】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3.online

推荐阅读:爱的奏鸣曲卧底宠妃风流侠客大屌少宗主黄雀在后意外丧失记忆的我,好像和年级第一的美少女约好要生孩子隐秘的背叛我和熟女老师的故事禁果熟透时——血缘之下全族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