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23-12-24
话。儿觉得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方才能显得我大唐乃堂堂天朝上国的骨气、方能显得君王的血性啊。”
这明朝的话放在现在也合适,长安距离北边边境也不算太远,当年突厥骑兵过境后一日便可到达长安西郊渭水北岸,剑指长安,武德九年的李世民亲手签下的渭水之盟便是如此。
虽然这是一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但也是一句大不敬的话,渭水之盟这种换和平方式,属于典型的城下之盟,等于是被人打得一败涂地,再在人家刀锋下咬牙签的“盟约”。按照《左传》里的形容说“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可见李世民觉得这件事有多么的耻辱,听到陈曦这么一说,他的脸上顿时变得无比复杂。
第53章 议事 上
站在一旁的尉迟敬德脸更黑了,当时作为行军总管的他,虽生擒突厥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且歼敌骑兵一千余人,但还是让颉利可汗的主力军抵达了渭河,让李世民不得不签了这城下之盟。
也就在陈曦话音刚落,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还没来得及说话时,程处弼一把拉住陈曦叱喝道:“校书郎,你说什么呢?不要命了!”
李治在同一时间上前一步求饶道:“阿耶息怒,陈曦他是太害怕,才说了胡话。”
坐在李世民腿上的李明达更是紧紧的抱住了父亲的手臂,生怕他降罪给自己心爱的曦哥哥。
陈曦这时也觉得这话不妥,李世民可是有前科的,他赶紧深深作揖道:“陛下息怒,臣知罪,但臣绝对没有那个意思,臣正是因为觉得陛下可以成为千古一帝,才说出了这样失言的话。”
李世民毕竟是李世民,就连魏征指着他鼻子骂他昏君,他不也没拿魏征怎么样吗?更何况只有12岁的热血少年?而且陈曦的话也确实听得他心中激荡。李世民让李明达从他身上下来,拿起毛笔把陈曦说的这句话写在了纸上。看到他这样,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知道他是不会再发怒了。
李世民甚至还默默地念了两遍,这才抬头看向陈曦说道:“我有这么可怕吗?连阿耶都不叫了?”
陈曦这才彻底的松了口气,讨好的说道:“阿耶是天子嘛,天子之怒,伏...连气场都让人害怕。是儿冲动了,说话之前都没考虑周全。”
陈曦差点说出了伏尸百万,但想着这好像也是贬义,还好他反应快,及时改口了,但李世民哪会不知道陈曦本想说的是什么,他似笑非笑地看着陈曦说道:“那你现在可想好了?打算如何给说说这番话的来历,总不会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吧?”
陈曦说道:“阿耶英明,这番话确实不是出自儿之口。阿耶,我先给你讲两个朝代的故事吧。很久以前有一朝名为明,国家建立后北方依旧不得安宁,有一满清蛮子已经发展壮大,威胁不亚于当年对于我朝的突厥,于是第三任皇帝明成祖决定迁都山海关,也就是现在的幽州,亲自坐镇北方关隘抵御满清的入侵,当时明成祖留下祖训: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武之和亲、无周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自此便有了君子守国门这一说。明朝历经三百年,虽有昏君奸臣、周边四大强敌,但没有一人敢违背明成祖的祖训,哪怕奸臣也知道,做出这些事是会百姓唾弃、遗臭万年的。到了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在农民起义被攻入都城时,他没有逃跑,因为国内打得再厉害也只是我们汉人在统治,但如果山海关被满清攻破,那国家才是真正被颠覆了。所以为了保护城中百姓安全,明思宗最后选择上吊自缢,临终前他说道:我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既然是给李世民讲这片土地上还没发生过的历史,自然是要润色一番的,其实朱棣没有说过那话,是出自明武宗时期一位叫做敖英的人说的,陈曦只是把汉改成了武,把唐改成了周,崇祯上吊前也没有说过不和亲这话,是后人总结的。
陈曦停顿了一下,让李世民可以消化一下他说的话,见李世民用眼神示意后他才继续说道:“但农民毕竟是农民,其统帅李自成打下国家却不知治理,称帝仅仅42天,有一汉奸吴三桂,背叛了汉人,打开了山海关引清入关,推翻了李自成,建立了清朝。然而清朝统治汉人两百多年之间一共割地4.8亿亩(320万平方公里),赔款白银4.5亿两......”
陈曦说到这,李世民“啪”地一巴掌重重地拍在了龙案上,脸色简直比尉迟敬德还要黑,4.5亿两白银啊,唐朝举国上下所有人加起来,所有东西拿去抵债,也拿不出4.5亿两白银啊。赔款也就算了,前朝也不是没有过,但割地可是绝无仅有啊,大唐现在也就6.9亿亩(460万平方公里),岂不是把大半个国家都赔出去了?他这个当皇帝的还真听不得这话,要是唐朝也这样,他干脆学那明思宗上吊自缢算了。
一旁的程处弼也是满脸激愤,作为热血少年,身为名将之后,他恨不得现在李世民就发话,好追随他去抢个6.9亿亩土地回来。就连一向脾气很好,温润尔雅的李治也是气得满脸通红。
尉迟敬德死死地握着自己的大刀,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看着陈曦说道:“校书郎你可不要诓骗陛下,某虽然读书不多,可也从未听说过明清两朝。”
陈曦对尉迟敬德作揖道:“吴国公,这片土地远比你想象的要历史悠久,自女娲补天以前,洪荒亿万年间,这片土地上百姓吃的苦,也远比你想象的要多的多。就拿明成祖口中的宋来说,年年向塞外的金称臣纳税,亦有和亲,但那又如何?宋朝还不是被金攻破都城,皇室、嫔妃共三千余人被金人掳去草原,太后被逼接客,皇后、嫔妃们被人扒光衣服,脖子上被绑着绳子送来送去,还美其名曰牵羊礼......”
陈曦之前的话李世民还可以保持住理智,现在听到皇帝的女人吃这些苦,他哪里还坐得住,刷的一下就站了起来,紧紧握着拳,看着陈曦咬牙切齿道:“陈曦,你说的可是真有此事?”
陈曦深深作揖道:“陛下,臣哪里敢骗陛下,你也知道我是金蝉子转世,以前人间发生的事情早已被时间泯灭,但对于仙界来说却还有记载,所以臣才知道一些。”
李世民也顾不上再次跟他行君臣之礼的陈曦了,在那来回踱着步,李明达好不容易才把他安抚了下来。他坐在椅子上深深地呼了口气道:“召集群臣速来议事。”
宦官中气十足地喏了一声,然后飞快跑出了书房。虽是太监,但也是男人,更是汉人,陈曦的话自然让他同仇敌忾,恨不得明天就随天子御驾亲征,灭了塞外那些粗鲁的蛮子!
宦官走后,尉迟敬德立马说道:“启禀陛下,臣愿做行军总管,替陛下杀入草原三万里,寸草不留!”
李世民哈哈笑道:“知我者尉迟爱卿是也。朕都还没说,你就知道朕的想法了?”
陈曦惊讶了,不会因为他这一番话李世民就打算灭了北突厥吧,虽然北突厥确实是被唐灭的,但此时也太早了吧?果然李世民哼了一声道:“不过你想都别想,朕要御驾亲征!不灭突厥,誓不归还。”
尉迟敬德单膝下跪道:“那臣愿做先锋军,深入草原,掠下牛马,扎下营寨,恭候陛下大军到来。”
对于自己的贴身保镖,李世民当然是信任的,也相信他的能力,便应声答应了下来,尉迟敬德这才满意地起身。接着热血少年程处弼也跪下说道:“陛下,臣也愿追随陛下,灭突厥、肃边疆。”
李世民还没说话,一旁的李治也跟着跪下说道:“儿也愿追随陛下,为我大唐永绝后患!让我大唐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头百姓,都不再受外人欺辱。”
和李世民一样,陈曦的话对于李治来说代入感太强了,想到自己的母亲有可能会被蛮子那样对待,他哪里还坐得住。
陈曦左看看右看看,李世民去他可以不去,但李治去他却不得不去,李世民的大腿可以不抱,但李治大腿,他必须要牢牢抱住的。于是陈曦也跟着跪下说道:“陛下,臣也要去,臣虽不会武艺,但臣跟孙思邈学习了数月医术,对外伤、刀伤尤为擅长,且臣力大无穷,一定可以派上用场的。”陈曦倒是没想到,经常给自己放血练出来的医术,还真有能用上了一天。
李世民看着面前跪着的三个十二三岁的好儿郎,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连连说了两个好字,可看向李治时却犹豫了,斟酌了一下后说道:“雉奴啊,你们三人虽都只是少年,但程处弼他人高马大,像个大人,亦早已参军。曦儿他医术超群,力气更是常人难及,但你去战场的话,实在过于危险,让为父如何放心得下。”
陈曦一听李世民的话,心想李治不去怎么行,他去打仗可不是刷李世民的好感的,而是刷李治的啊。于是陈曦还不等李治开口就率先说道:“阿耶,你就让殿下去吧,让殿下见识下战争的残酷也好,殿下明白百姓的疾苦,以后方能更好地治理地方啊。陛下,臣愿誓死保护晋王殿下的安危,臣在,殿下在!臣不在了,殿下也必须在!”
第54章 议事 中
李世民摇头道:“那不行,你要是不在了,观音牌还不得埋怨我一辈子。”
程处弼立马说道:“陛下,那就让我来保护校书郎吧。”
李世民哭笑不得地说道:“那谁又来保护你,你不一样只有13岁?”
这时李治说道:“阿耶,你身为天子都能亲上战场,虽说刀剑无眼,但天子你都不怕死,身为臣子、身为儿子,我又有何不可呢?”
经过三人的劝说,李世民这才答应了下来,三人谢恩后站了起来,脸上又是兴奋又是期待,李世民的脸上是宽慰,尉迟敬德的脸上是欣赏,现场唯一担心的也只有李明达了,自己的父亲、哥哥、情郎都要上战场了,她又如何能不担心。然而李明达年纪虽小,却也非常懂事,知道男儿志在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所以她一言未发,只是红了眼眶。
陈曦把李明达的样子看在眼里,但现在却不是安慰她的时候。此刻就连他自己也是又紧张又害怕,他把颤抖的双手藏在身后,紧紧地握成拳头。要打仗了,这可是刀刀入骨、箭箭入肉的真实的战争。从未见过死人的陈曦,真不知道到时候自己面对那样残酷的场面,会有些什么样的表现。而且先不说战争有多残酷,光是古代这样简陋的条件,没有抗生素、青霉素这类药物,就算伤口可以用酒精消毒,但一旦被感染也只有等死的命。
陈曦四人被尉迟敬德抓回来的时候时间还早,官员们都还在宫城里办公,宦官一散出去,不出一会儿,各个朝廷命官们便挤满了李世民的书房,陈曦三人站在中间被两旁的官员看着,对此陈曦倒已经习惯了,第一次面圣时看他的人更多呢,现在他都参加过两次大朝会了。
人已经来得差不多了,剩下离得远的不在宫城的,也没必要来了,攻打突厥之事本就只是李世民心血来潮,总要跟自己的心腹大臣们商议妥当了,才会在朝会时正式提出,再由一众官员完善,之后发出旨意,层层调动,招募府兵,还要备足辎重粮草,真要等到大军出征那天,怎么也等明年了吧。
官员到齐后,李世民并没有提及灭突厥的事,而是让陈曦把之前说的事情再当着群臣的面再讲一次,陈曦对着两边拱手作揖道:“在这之前,我想跟诸位说说你们所不了解的故事吧,自盘古开天到女娲补天之间,乃为洪荒,洪荒时期各路妖魔神仙的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一点各位想必也很清楚。但各位不知晓的是在洪荒时期,人族同样也有着很璀璨的文明,在水神共工撞倒不周山造成大洪水毁灭人间之前,足足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一点人间自然不会有任何记载,但我身为金蝉子转世,却可以从仙界的记载中知晓一二,我要说的就是这5000多年中,在我们大唐这片土地上,几段可悲可泣的历史。”
群臣们议论纷纷,但却没有人提出质疑。陈曦觉得自己找的这个借口简直是天才,以后有什么历史的教训,都可以用这个借口说出来,来警示朝堂了。
陈曦把之前跟李世民说过的话又跟群臣们说了一遍,同样也提到了金人的牵羊礼,哪怕李世民已经听过一遍了,也依旧气得面露青筋,双目狰狞。堂中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绝大多数都是跟着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老人,哪怕已经54岁高龄的房玄龄也是面色凝重,李靖眯着眼摸着他的胡须,脸色阴晴不定,陈曦甚至觉得他此刻已经在想着要如何阴突厥人了。长孙无忌看着陈曦面无表情的问道:“校书郎,你今日为何要跟陛下说这番话,你可知此话一出,陛下很有可能会龙颜震怒,发兵灭了突厥,然而此时我大唐虽国泰民安,但以举国之力发动灭国之战,却并非我大唐能承受的起的。”
陈曦心想长孙无忌真不愧是跟李世民从小一起长大的,真的是太了解这个皇帝了。不过看起来长孙无忌似乎是反对战争啊,陈曦看了一眼龙案后的李世民,他脸上一副了然的神色,显然也是猜到了长孙无忌的想法,这两人还真是心心相印啊。
不过李世民没有跟陈曦任何眼色,他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李世民想要御驾亲征的事了。他又看了群臣的反应,有些激愤、有些面色凝重,有些皱眉思索。陈曦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长孙司空,我跟突厥没有大仇,欺骗陛下也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我跟陛下提及此事只是想让陛下颁下旨意,以后不再和亲。”
群臣们再次议论了起来,和亲之事自古有之,也很常见,群臣都不当回事,然而陈曦说了如此一大堆话,说了那么多悲惨历史,就是为了和亲之事?长孙无忌也有些惊讶,但很快他眯起了眼,笑眯眯的点点头道:“如此便好,校书郎继续,最后那明如何?清和宋又如何了?”
陈曦深深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他是真的看不懂长孙无忌这个人,有时候长孙无忌说话像是针对他,有时候又像个长辈一样和蔼。而仅凭历史上的陈曦很难知道长孙无忌这人到底是好是坏,不过他知道长孙无忌是支持李治的,也一直对李治很好,李治也很敬重他,也许这就够了。
陈曦说道:“以宋朝来说,前后18位公主全部嫁去塞外金朝,且多为皇帝的亲生女儿,但这18位真正的千金之女,却无一正妻,全部为妾。仅宋徽宗一帝,就嫁出了长女、三女、四女、六女、八女、十三女、二十一女,且嫁的全部是金朝皇帝的儿子,我堂堂汉人公主,就连在塞外蛮子那当王妃的待遇都没有。堂堂中原王朝为何要如此忍辱负重?因为太过羸弱,因为打不过蛮子,只能妄想以女人换和平。那些蛮子,无论是史前,还是前朝,又有哪个把和亲当成是和平缔约?受到此等羞辱的宋朝想要公主换和平,可最后还是被金灭了!而推翻了金(元)朝统治的明朝,让这片土地终于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手中,明成祖深知和亲无用,割地赔款更是会换来蛮子的肆无忌惮,所以他才立下祖训。而他的后人也做到了,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虽然被灭,但百姓却有不甘,清朝统治300年间,反清复明的组织从未断过,试问又有哪个朝代可以像明朝那样做到让百姓如此认同的?所以臣认为,自身的强大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大唐足够强大,做到犯我边疆者,虏我百姓、财物者,虽远必诛。这样谁又敢来入侵我大唐?谁又敢向我朝提出和亲?用女人换来的和平,对堂堂男儿来说,何尝不是一只耻辱?”
陈曦才说完,程咬金就扯着嗓子喊了一声:“说得好!”吓得陈曦一跳,他回头看向程咬金,只见他虎背熊腰地迈着大步走出队列,大大咧咧道:“校书郎说得对,要我说,前朝那些个皇帝都是软蛋,明知道和亲没用,还不停地把女人送出去,自己躲在后面贪生怕死,身为男人,我都替他们感到丢人。”
能当着皇帝的面骂皇帝的,虽然是别的皇帝,但也仅程咬金一人了,大臣们无奈地摇了摇头,但这种事大家也都司空见惯了,倒也没人嫌弃。
程咬金看似粗犷,其实心细如发,他见李世民召集朝臣,又让陈曦把之前说的话又当着群臣的面再说一遍,心中已然明白李世民是已经做出了决定,所以他愿意做这个出头鸟,替李世民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甚至说的那么难听,就是想要把反对的人的口堵住,这个时候还反对,那不承认自己是软蛋,贪生怕死了吗?
果然李世民听到程咬金的粗话,压根没有生气的意思,只是笑眯眯、不轻不重地说了句:“程知节,有话好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3.online
这明朝的话放在现在也合适,长安距离北边边境也不算太远,当年突厥骑兵过境后一日便可到达长安西郊渭水北岸,剑指长安,武德九年的李世民亲手签下的渭水之盟便是如此。
虽然这是一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但也是一句大不敬的话,渭水之盟这种换和平方式,属于典型的城下之盟,等于是被人打得一败涂地,再在人家刀锋下咬牙签的“盟约”。按照《左传》里的形容说“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可见李世民觉得这件事有多么的耻辱,听到陈曦这么一说,他的脸上顿时变得无比复杂。
第53章 议事 上
站在一旁的尉迟敬德脸更黑了,当时作为行军总管的他,虽生擒突厥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且歼敌骑兵一千余人,但还是让颉利可汗的主力军抵达了渭河,让李世民不得不签了这城下之盟。
也就在陈曦话音刚落,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还没来得及说话时,程处弼一把拉住陈曦叱喝道:“校书郎,你说什么呢?不要命了!”
李治在同一时间上前一步求饶道:“阿耶息怒,陈曦他是太害怕,才说了胡话。”
坐在李世民腿上的李明达更是紧紧的抱住了父亲的手臂,生怕他降罪给自己心爱的曦哥哥。
陈曦这时也觉得这话不妥,李世民可是有前科的,他赶紧深深作揖道:“陛下息怒,臣知罪,但臣绝对没有那个意思,臣正是因为觉得陛下可以成为千古一帝,才说出了这样失言的话。”
李世民毕竟是李世民,就连魏征指着他鼻子骂他昏君,他不也没拿魏征怎么样吗?更何况只有12岁的热血少年?而且陈曦的话也确实听得他心中激荡。李世民让李明达从他身上下来,拿起毛笔把陈曦说的这句话写在了纸上。看到他这样,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知道他是不会再发怒了。
李世民甚至还默默地念了两遍,这才抬头看向陈曦说道:“我有这么可怕吗?连阿耶都不叫了?”
陈曦这才彻底的松了口气,讨好的说道:“阿耶是天子嘛,天子之怒,伏...连气场都让人害怕。是儿冲动了,说话之前都没考虑周全。”
陈曦差点说出了伏尸百万,但想着这好像也是贬义,还好他反应快,及时改口了,但李世民哪会不知道陈曦本想说的是什么,他似笑非笑地看着陈曦说道:“那你现在可想好了?打算如何给说说这番话的来历,总不会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吧?”
陈曦说道:“阿耶英明,这番话确实不是出自儿之口。阿耶,我先给你讲两个朝代的故事吧。很久以前有一朝名为明,国家建立后北方依旧不得安宁,有一满清蛮子已经发展壮大,威胁不亚于当年对于我朝的突厥,于是第三任皇帝明成祖决定迁都山海关,也就是现在的幽州,亲自坐镇北方关隘抵御满清的入侵,当时明成祖留下祖训: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蕃,无武之和亲、无周之结盟、无宋之纳岁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其来朝贡,则以恩礼待之。自此便有了君子守国门这一说。明朝历经三百年,虽有昏君奸臣、周边四大强敌,但没有一人敢违背明成祖的祖训,哪怕奸臣也知道,做出这些事是会百姓唾弃、遗臭万年的。到了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在农民起义被攻入都城时,他没有逃跑,因为国内打得再厉害也只是我们汉人在统治,但如果山海关被满清攻破,那国家才是真正被颠覆了。所以为了保护城中百姓安全,明思宗最后选择上吊自缢,临终前他说道:我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既然是给李世民讲这片土地上还没发生过的历史,自然是要润色一番的,其实朱棣没有说过那话,是出自明武宗时期一位叫做敖英的人说的,陈曦只是把汉改成了武,把唐改成了周,崇祯上吊前也没有说过不和亲这话,是后人总结的。
陈曦停顿了一下,让李世民可以消化一下他说的话,见李世民用眼神示意后他才继续说道:“但农民毕竟是农民,其统帅李自成打下国家却不知治理,称帝仅仅42天,有一汉奸吴三桂,背叛了汉人,打开了山海关引清入关,推翻了李自成,建立了清朝。然而清朝统治汉人两百多年之间一共割地4.8亿亩(320万平方公里),赔款白银4.5亿两......”
陈曦说到这,李世民“啪”地一巴掌重重地拍在了龙案上,脸色简直比尉迟敬德还要黑,4.5亿两白银啊,唐朝举国上下所有人加起来,所有东西拿去抵债,也拿不出4.5亿两白银啊。赔款也就算了,前朝也不是没有过,但割地可是绝无仅有啊,大唐现在也就6.9亿亩(460万平方公里),岂不是把大半个国家都赔出去了?他这个当皇帝的还真听不得这话,要是唐朝也这样,他干脆学那明思宗上吊自缢算了。
一旁的程处弼也是满脸激愤,作为热血少年,身为名将之后,他恨不得现在李世民就发话,好追随他去抢个6.9亿亩土地回来。就连一向脾气很好,温润尔雅的李治也是气得满脸通红。
尉迟敬德死死地握着自己的大刀,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看着陈曦说道:“校书郎你可不要诓骗陛下,某虽然读书不多,可也从未听说过明清两朝。”
陈曦对尉迟敬德作揖道:“吴国公,这片土地远比你想象的要历史悠久,自女娲补天以前,洪荒亿万年间,这片土地上百姓吃的苦,也远比你想象的要多的多。就拿明成祖口中的宋来说,年年向塞外的金称臣纳税,亦有和亲,但那又如何?宋朝还不是被金攻破都城,皇室、嫔妃共三千余人被金人掳去草原,太后被逼接客,皇后、嫔妃们被人扒光衣服,脖子上被绑着绳子送来送去,还美其名曰牵羊礼......”
陈曦之前的话李世民还可以保持住理智,现在听到皇帝的女人吃这些苦,他哪里还坐得住,刷的一下就站了起来,紧紧握着拳,看着陈曦咬牙切齿道:“陈曦,你说的可是真有此事?”
陈曦深深作揖道:“陛下,臣哪里敢骗陛下,你也知道我是金蝉子转世,以前人间发生的事情早已被时间泯灭,但对于仙界来说却还有记载,所以臣才知道一些。”
李世民也顾不上再次跟他行君臣之礼的陈曦了,在那来回踱着步,李明达好不容易才把他安抚了下来。他坐在椅子上深深地呼了口气道:“召集群臣速来议事。”
宦官中气十足地喏了一声,然后飞快跑出了书房。虽是太监,但也是男人,更是汉人,陈曦的话自然让他同仇敌忾,恨不得明天就随天子御驾亲征,灭了塞外那些粗鲁的蛮子!
宦官走后,尉迟敬德立马说道:“启禀陛下,臣愿做行军总管,替陛下杀入草原三万里,寸草不留!”
李世民哈哈笑道:“知我者尉迟爱卿是也。朕都还没说,你就知道朕的想法了?”
陈曦惊讶了,不会因为他这一番话李世民就打算灭了北突厥吧,虽然北突厥确实是被唐灭的,但此时也太早了吧?果然李世民哼了一声道:“不过你想都别想,朕要御驾亲征!不灭突厥,誓不归还。”
尉迟敬德单膝下跪道:“那臣愿做先锋军,深入草原,掠下牛马,扎下营寨,恭候陛下大军到来。”
对于自己的贴身保镖,李世民当然是信任的,也相信他的能力,便应声答应了下来,尉迟敬德这才满意地起身。接着热血少年程处弼也跪下说道:“陛下,臣也愿追随陛下,灭突厥、肃边疆。”
李世民还没说话,一旁的李治也跟着跪下说道:“儿也愿追随陛下,为我大唐永绝后患!让我大唐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头百姓,都不再受外人欺辱。”
和李世民一样,陈曦的话对于李治来说代入感太强了,想到自己的母亲有可能会被蛮子那样对待,他哪里还坐得住。
陈曦左看看右看看,李世民去他可以不去,但李治去他却不得不去,李世民的大腿可以不抱,但李治大腿,他必须要牢牢抱住的。于是陈曦也跟着跪下说道:“陛下,臣也要去,臣虽不会武艺,但臣跟孙思邈学习了数月医术,对外伤、刀伤尤为擅长,且臣力大无穷,一定可以派上用场的。”陈曦倒是没想到,经常给自己放血练出来的医术,还真有能用上了一天。
李世民看着面前跪着的三个十二三岁的好儿郎,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连连说了两个好字,可看向李治时却犹豫了,斟酌了一下后说道:“雉奴啊,你们三人虽都只是少年,但程处弼他人高马大,像个大人,亦早已参军。曦儿他医术超群,力气更是常人难及,但你去战场的话,实在过于危险,让为父如何放心得下。”
陈曦一听李世民的话,心想李治不去怎么行,他去打仗可不是刷李世民的好感的,而是刷李治的啊。于是陈曦还不等李治开口就率先说道:“阿耶,你就让殿下去吧,让殿下见识下战争的残酷也好,殿下明白百姓的疾苦,以后方能更好地治理地方啊。陛下,臣愿誓死保护晋王殿下的安危,臣在,殿下在!臣不在了,殿下也必须在!”
第54章 议事 中
李世民摇头道:“那不行,你要是不在了,观音牌还不得埋怨我一辈子。”
程处弼立马说道:“陛下,那就让我来保护校书郎吧。”
李世民哭笑不得地说道:“那谁又来保护你,你不一样只有13岁?”
这时李治说道:“阿耶,你身为天子都能亲上战场,虽说刀剑无眼,但天子你都不怕死,身为臣子、身为儿子,我又有何不可呢?”
经过三人的劝说,李世民这才答应了下来,三人谢恩后站了起来,脸上又是兴奋又是期待,李世民的脸上是宽慰,尉迟敬德的脸上是欣赏,现场唯一担心的也只有李明达了,自己的父亲、哥哥、情郎都要上战场了,她又如何能不担心。然而李明达年纪虽小,却也非常懂事,知道男儿志在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所以她一言未发,只是红了眼眶。
陈曦把李明达的样子看在眼里,但现在却不是安慰她的时候。此刻就连他自己也是又紧张又害怕,他把颤抖的双手藏在身后,紧紧地握成拳头。要打仗了,这可是刀刀入骨、箭箭入肉的真实的战争。从未见过死人的陈曦,真不知道到时候自己面对那样残酷的场面,会有些什么样的表现。而且先不说战争有多残酷,光是古代这样简陋的条件,没有抗生素、青霉素这类药物,就算伤口可以用酒精消毒,但一旦被感染也只有等死的命。
陈曦四人被尉迟敬德抓回来的时候时间还早,官员们都还在宫城里办公,宦官一散出去,不出一会儿,各个朝廷命官们便挤满了李世民的书房,陈曦三人站在中间被两旁的官员看着,对此陈曦倒已经习惯了,第一次面圣时看他的人更多呢,现在他都参加过两次大朝会了。
人已经来得差不多了,剩下离得远的不在宫城的,也没必要来了,攻打突厥之事本就只是李世民心血来潮,总要跟自己的心腹大臣们商议妥当了,才会在朝会时正式提出,再由一众官员完善,之后发出旨意,层层调动,招募府兵,还要备足辎重粮草,真要等到大军出征那天,怎么也等明年了吧。
官员到齐后,李世民并没有提及灭突厥的事,而是让陈曦把之前说的事情再当着群臣的面再讲一次,陈曦对着两边拱手作揖道:“在这之前,我想跟诸位说说你们所不了解的故事吧,自盘古开天到女娲补天之间,乃为洪荒,洪荒时期各路妖魔神仙的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一点各位想必也很清楚。但各位不知晓的是在洪荒时期,人族同样也有着很璀璨的文明,在水神共工撞倒不周山造成大洪水毁灭人间之前,足足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一点人间自然不会有任何记载,但我身为金蝉子转世,却可以从仙界的记载中知晓一二,我要说的就是这5000多年中,在我们大唐这片土地上,几段可悲可泣的历史。”
群臣们议论纷纷,但却没有人提出质疑。陈曦觉得自己找的这个借口简直是天才,以后有什么历史的教训,都可以用这个借口说出来,来警示朝堂了。
陈曦把之前跟李世民说过的话又跟群臣们说了一遍,同样也提到了金人的牵羊礼,哪怕李世民已经听过一遍了,也依旧气得面露青筋,双目狰狞。堂中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绝大多数都是跟着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老人,哪怕已经54岁高龄的房玄龄也是面色凝重,李靖眯着眼摸着他的胡须,脸色阴晴不定,陈曦甚至觉得他此刻已经在想着要如何阴突厥人了。长孙无忌看着陈曦面无表情的问道:“校书郎,你今日为何要跟陛下说这番话,你可知此话一出,陛下很有可能会龙颜震怒,发兵灭了突厥,然而此时我大唐虽国泰民安,但以举国之力发动灭国之战,却并非我大唐能承受的起的。”
陈曦心想长孙无忌真不愧是跟李世民从小一起长大的,真的是太了解这个皇帝了。不过看起来长孙无忌似乎是反对战争啊,陈曦看了一眼龙案后的李世民,他脸上一副了然的神色,显然也是猜到了长孙无忌的想法,这两人还真是心心相印啊。
不过李世民没有跟陈曦任何眼色,他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李世民想要御驾亲征的事了。他又看了群臣的反应,有些激愤、有些面色凝重,有些皱眉思索。陈曦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长孙司空,我跟突厥没有大仇,欺骗陛下也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我跟陛下提及此事只是想让陛下颁下旨意,以后不再和亲。”
群臣们再次议论了起来,和亲之事自古有之,也很常见,群臣都不当回事,然而陈曦说了如此一大堆话,说了那么多悲惨历史,就是为了和亲之事?长孙无忌也有些惊讶,但很快他眯起了眼,笑眯眯的点点头道:“如此便好,校书郎继续,最后那明如何?清和宋又如何了?”
陈曦深深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他是真的看不懂长孙无忌这个人,有时候长孙无忌说话像是针对他,有时候又像个长辈一样和蔼。而仅凭历史上的陈曦很难知道长孙无忌这人到底是好是坏,不过他知道长孙无忌是支持李治的,也一直对李治很好,李治也很敬重他,也许这就够了。
陈曦说道:“以宋朝来说,前后18位公主全部嫁去塞外金朝,且多为皇帝的亲生女儿,但这18位真正的千金之女,却无一正妻,全部为妾。仅宋徽宗一帝,就嫁出了长女、三女、四女、六女、八女、十三女、二十一女,且嫁的全部是金朝皇帝的儿子,我堂堂汉人公主,就连在塞外蛮子那当王妃的待遇都没有。堂堂中原王朝为何要如此忍辱负重?因为太过羸弱,因为打不过蛮子,只能妄想以女人换和平。那些蛮子,无论是史前,还是前朝,又有哪个把和亲当成是和平缔约?受到此等羞辱的宋朝想要公主换和平,可最后还是被金灭了!而推翻了金(元)朝统治的明朝,让这片土地终于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手中,明成祖深知和亲无用,割地赔款更是会换来蛮子的肆无忌惮,所以他才立下祖训。而他的后人也做到了,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虽然被灭,但百姓却有不甘,清朝统治300年间,反清复明的组织从未断过,试问又有哪个朝代可以像明朝那样做到让百姓如此认同的?所以臣认为,自身的强大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大唐足够强大,做到犯我边疆者,虏我百姓、财物者,虽远必诛。这样谁又敢来入侵我大唐?谁又敢向我朝提出和亲?用女人换来的和平,对堂堂男儿来说,何尝不是一只耻辱?”
陈曦才说完,程咬金就扯着嗓子喊了一声:“说得好!”吓得陈曦一跳,他回头看向程咬金,只见他虎背熊腰地迈着大步走出队列,大大咧咧道:“校书郎说得对,要我说,前朝那些个皇帝都是软蛋,明知道和亲没用,还不停地把女人送出去,自己躲在后面贪生怕死,身为男人,我都替他们感到丢人。”
能当着皇帝的面骂皇帝的,虽然是别的皇帝,但也仅程咬金一人了,大臣们无奈地摇了摇头,但这种事大家也都司空见惯了,倒也没人嫌弃。
程咬金看似粗犷,其实心细如发,他见李世民召集朝臣,又让陈曦把之前说的话又当着群臣的面再说一遍,心中已然明白李世民是已经做出了决定,所以他愿意做这个出头鸟,替李世民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甚至说的那么难听,就是想要把反对的人的口堵住,这个时候还反对,那不承认自己是软蛋,贪生怕死了吗?
果然李世民听到程咬金的粗话,压根没有生气的意思,只是笑眯眯、不轻不重地说了句:“程知节,有话好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