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玩转西游】(1-10)

+A -A

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23-12-19

?陈曦好奇地回头看了看众官员的反应,发现包括长孙无忌在内,所有人都眼观鼻、鼻观口地看着地面,一副我什么都没看到的模样,陈曦翻翻白眼,显然这对皇帝夫妇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他献媚送给长孙皇后的诗也仿佛给两人感情的再次递进做了嫁衣。

  两人秀完恩爱,李世民才对着陈曦笑道:“玄奘啊,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却如此有才华,不仅发明了标点符号如此有用的东西,诗也写得那么好。”

  李世民这里已经对陈曦省去了名字后的称谓,显然是对他很是喜爱了。李世民说到这也顺势提出了这次召见陈曦的正事了:“玄奘,膳也用过了,你可知我这次召见你的目的?”

  陈曦行礼道:“回禀陛下,陛下召见贫僧是为标点符号之事。”

  李世民点点头道:“正是,标点符号此物是从金山寺流出,在长安城中不知流传了多少个版本后方才传入朝廷,除了那个逗号和句号外,很多标点的用法群臣之中亦有争议,这次召见你的目的,就是想让你这个发明者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我们好好讲解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陈曦点点头道:“贫僧明白,陛下,可否赐文房四宝?”

  李世民点点头,他身边的宦官立刻大喊道:“上!文房四宝!”

  陈曦没有退到很后面,台阶下的宦官离他很近,但离李世民更近。陈曦龇牙咧嘴地掏了掏耳朵,好奇地看向李世民,这么响的声音他听得不难过吗?

  李世民看懂了陈曦的眼神,哭笑不得地说道:“好你个小和尚,不用你担心,我的耳朵好得很。”

  李世民说完就对台下的宦官说道:“以后你要宣读的时候,跑远点再宣,确实吵到朕了。”

  宦官赶紧回头看向李世民,鞠躬行礼道:“诺!”

  陈曦一脸古怪,赶紧对这宦官行礼表示歉意,因为他的这个举动,这个宦官以后有的跑了。初唐宦官地位低下,还从来没有人对宦官这样做过,宦官看到陈曦的动作一脸的受宠若惊,赶紧鞠躬回礼。

  

  第5章 指点朝堂

  这一切都被长孙皇后看在了眼里,她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和尚了,多么懂礼貌的好孩子啊。李世民看到陈曦的动作也满意的点点头,古人最讲究礼仪,唐朝更是以礼治国,而陈曦对宦官的行为也获得了在场很多官员的好感。

  很快纸笔就送了过来,关于毛笔字陈曦这一世可没少练,最主要的是住持就是一位无名的书法大家,所以陈曦自然也写得一手好字。他并没有直接在纸上写上标点的作用,而是在两张纸上写了六句一模一样的话: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陈曦写完后拿起纸张,先是给李世民看了看,又转身给群臣看了看,然后对着宦官招了招手,能上大殿的宦官自然聪明得很,很快就来了两个宦官,一人拿着一张纸,一个朝着李世民,一个朝着群臣展示着手中的字。

  李世民看着这句论语不解地问道:“玄奘啊,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字却写得如此之好,只是你这番用意是?”

  群臣也小声着议论着,以陈曦这个年纪能写出这一手字,确实值得称赞。陈曦行礼道:“启禀陛下,贫僧觉得在解释标点符号的用法之前,想先强调一下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贫僧想烦请在场的文武百官们为此句论语断句,并解释其含义。”

  李世民一听毫不在意地说道:“这不是人人都会的吗?子曰/兴于诗/立......”

  李世民才开口陈曦就大声打断道:“陛下别......”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了,他赶紧鞠躬行礼道:“陛下,贫僧知道陛下您一定知道此句的正确读法,但还请给百官们一个机会。”

  看着陈曦认真的眼神,李世民明白这里面肯定有他还不明白的东西,所以他点了点头,沉默了下来。论语的这一句是古代和现代翻译差别最大的一句话,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就是因为断句的不同导致理解的不同。如果李世民说出了错误的断句,那陈曦哪里敢去纠正他正确的读法?他又不是魏怼怼。

  群臣们很快就讨论出来了方案,前面一句自然是没有什么争议,后面一句话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是错误的说法,也是古代一直以为正统的说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释为:「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以房玄龄为首的也不是正确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释为:「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也有少部分人的说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

  唐朝的儒学还没有招到荼毒,可谓是百花齐放,各种说法都有,李世民也大为惊讶,他从来没想过在小小的一个朝堂之上,在场的官员可以说都是当代大儒,却对看似简单的一句论语有着完全不同的三种解读,难怪陈曦不让他参与进来,这是在为他的面子着想啊。同时李世民也想明白陈曦的用意了,他轻轻地咳了一声,争论的群臣瞬间就安静了下来,他这才开口说道:“玄奘,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也知道标点的重要性,我看你写了六句,这是否代表你认为这句话有六种断句方式?以及六种不同的意思?”

  陈曦点点头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陈曦说完也不卖关子了,直接拿起毛笔,先在面对李世民的纸上加上了标点断句,然后在面对群臣的也加上,最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场众人的文言文水平自然不需要陈曦去解释。群臣瞬间就炸开了锅,再次激烈地讨论起来,李世民也皱着眉头思索了起来,长孙皇后看着陈曦的眼神中充满了欣赏,住持一脸骄傲地看着陈曦,这就是自己教出来的好徒弟啊。陈曦看着师父的样子小声地提醒道:“师父,您着相了。”

  住持一愣,赶紧念了句阿弥陀佛,他确实犯戒了,骄傲要不得。

  李世民思索了一阵后,再次咳嗽打断群臣的讨论,看着陈曦认真地问道:“玄奘法师,你心目中的正确解释是哪一个?”

  陈曦说道:“启禀陛下,每一个解释都是对的,正谓见仁见智。但如果要说是当年孔圣人亲口说出来的意思,贫僧认为是第二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陈曦才说完,长孙无忌就反驳道:“荒谬!如果按照小法师你的意思去断句,那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老百姓认可的事,就让他们去做;如果不认可,就向他们讲清道理。这简直是荒谬!如果按照这样的解释宣扬儒学,那岂不是在告诉所有人,以后陛下说一句,大臣反驳一句,当官的说一句,百姓也反驳一句?以后朝廷的一个命令要传达出去,是不是还要去对每一个人讲道理?”

  陈曦并不生气,鞠躬道:“赵国公,如果单单从这句话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话,确实是如您所说的这个意思,可是赵国公您应该要结合孔子的思想以及前后文去思考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孔子提倡仁爱、提倡有教无类,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愚民思想和孔子的主张是相悖的,他如果要愚民,又怎么可能办学让普通人接受教育呢?但我们如果结合前面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那么整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要让人民养成良好的修养,就要让他们精通诗、礼、乐,如果他们不能精通,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明白。这样的话,是否就说得通了呢?”

  陈曦才说完李世民就大声叫好道:“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朕也觉得当年孔子的话就是这个意思,朕时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是舟,百姓是水。我们不要高高在上,要懂得关心百姓疾苦,要懂得倾听百姓的声音。你们也不要总是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要去做到才行啊!”

  陈曦亲眼看到这位千古一帝体恤爱民的一面,忍不住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有着李世民的盖棺论定,长孙无忌没有再说什么,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也就在这瞬间,陈曦感觉到有一股充满威严但又让他无比惬意的感觉从他的天灵盖中灌入了他的身体,那感觉就像凛冽的寒冬中,温暖的阳光洒满全身的感觉一样,让陈曦舒服得差点呻吟了出来。

  陈曦无比诧异,不知道这感觉是什么东西,朝堂上他估计只有魏征懂这些,便疑惑地看向了他,魏征笑眯眯地对他拱拱手,就像是在恭喜他一样。不过他却摇摇头,意思应该是说此时不宜谈论这些。这时李世民再次开口问道:“玄奘,标点的重要性你已经向大家说明了,现在是否可以告诉大家其用法了呢?”

  陈曦点点头,拿起毛笔画上所有的标点,这次也不用他示意了,两个宦官立刻走到他的面前,准备接过他的笔墨。这次陈曦同样画了两份,但准备解释的时候却犯了难,给皇帝解释吧,群臣看不到;给群臣解释吧,皇帝看不到。李世民见他的犹豫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想法,对着陈曦招招手道:“玄奘来,你上来讲,我下去听。”

  李世民说完就站了起来,直接走下了台阶,陈曦有些犹豫,看了眼群臣,发现他们一脸的正常,也明白李世民的朝廷并没有那么多规矩,便大胆地走上台阶,用手指着标点大声地说道:“其实标点符号的用法很简单,大家只需要记住每一个标点的名字,就自然知道它们的用法了,比如句号是用在一句话的结尾,问号是用在疑问句的结尾......”

  陈曦讲解结束后,所有人都犹如茅塞顿开,也没有人有任何的异议,标点本就是无数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自然有它的必然合理性。李世民觉得这东西很好,很有必要,对文化的传播和文章的表达有非常大的帮助,不禁龙颜大悦,挥挥手就赏了陈曦无数的钱帛、茶叶、米面等等。

  陈曦刚想谢恩,住持就抢先拒绝了皇帝的赏赐,说出家人不能收这些东西。陈曦却说道:“启禀陛下,贫僧收下了,谢陛下的赏赐。师父,正所谓劳有所得,标点既然是我的劳动成果,那么我理应得到报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许我不收是会显得我高尚,显得出家人四大皆空的品信。可这样一来,不就成了另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了吗?这样的话,以后还有谁愿意为朝廷做贡献?“

  

  第6章 取经背后的原因

  李世民笑眯眯地点点头:“玄奘说得没错,住持法师你就收下吧。众位爱卿,今天朝堂上的事情你们要说出去,想不到我李世民的朝堂上也会发生圣人典故里的故事,哈哈!”

  长孙皇后也说道:“想不到玄奘小小年纪不仅佛法学得好、字写得好,对论语也无比的了解,真希望承乾也能有你这般出色啊。”

  陈曦眼睛一亮,来了,他希冀地看着长孙皇后,希望她把自己留下在皇宫,做个皇子伴读也可以啊。可惜长孙皇后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再一次沉默了下去,让陈曦很是失望。

  至此朝会也就结束了,百官退朝,陈曦也顾不上这些了,不能留在皇宫下次出寺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此时还是去找魏征重要。

  李世民和长孙正准备退朝,看到玄奘拉着魏征走出了大殿,他一时很好奇,这两人认识么?于是他也拉着长孙皇后跟了上去,躲在殿内听着两人的对话,长孙皇后莞尔一笑,听墙脚可不是君子所为,更何况是一国之君?可见李世民是真的对这个玄奘小法师很感兴趣啊。

  魏征虽是仙人,但皇家却受到上天庇佑,所以魏征算不到,也感知不到,自然不知道李世民在听他的墙角。魏征也早就预料到了陈曦的行为,笑眯眯地跟着他走出了大殿,在门外停下后,对着陈曦作揖道:“恭喜玄奘法师获得功德。”

  陈曦恍然大悟道:“刚刚那种感觉就是功德之力?”

  魏征点点头道:“当然,看来玄奘法师对孔子那句话的解释是正确的,亦获得了上苍的认可,这可是造福于民的大功德。”

  陈曦有些沾沾自喜,功德那么容易就可以获得了?那他要是入朝参政,利用前世的记忆多做些利国利民的事业,那岂不是立地成佛了?这样的话他就更不想去取经了。当然陈曦找魏征主要不是为了功德的事情,他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就问道:“魏秘监,你可是武曲星?你知道我吗?我是金蝉子啊。”

  魏征听了玄奘这话,顿时露出了惊讶的目光,看着他疑惑地问道:“你怎么会知道你的身份?你居然还带着记忆?灵山这么做也太过分了吧?”

  陈曦说道:“你果然认识我......”随后又莫名其妙地问道:“......不过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灵山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了?”

  陈曦这话让魏征也愣住了,皱着眉头问道:“你不知道?”

  陈曦疑惑道:“知道什么?我就知道我是金蝉子,其他什么都不知道。”

  魏征盯着玄奘看了好半天,并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转移话题问道:“不知道玄奘法师找我是为何事?”

  陈曦其实也不在意,灵山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跟他有什么关系?因为有求于魏征,陈曦也带上了一丝讨好,笑嘻嘻地说道:“魏公,您教我学法术吧。”

  魏征摸摸自己的胡子,拱拱手道:“魏公不敢当,玄奘法师还是叫我秘监吧,不过玄奘法师你为何要跟我学习法术?你只要从西天取回真经,自然可以恢复金蝉子的法力,何必找我来学?我的法力可不如你。”(唐朝对官员的尊称是姓+官位或者爵位,看哪个更大。比如贞观五年时,魏征的官位是秘书监、爵位是县公,秘书监官位更大,所以叫魏秘监,等贞观六年他爵位升至郡公以及之后的郑国公后,就可以尊称他为魏公,或者直接称郑国公。唐代不能叫官员为大人,大人这词在唐代只指父亲,要是称呼某一个官员为大人,人家会以为你想要认他当义父呢。)

  李世民和长孙面面相觑,外面两人的对话信息量好大啊,在这个人神共存的世界,李世民还是知道魏征的身份的。要不然当初龙王找他求情的时候,他也不会借下棋的名义去拖住魏征了。金蝉子这对皇家夫妻也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玄奘居然会是金蝉子转世,难怪如此博学多才,不过灵山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呢?去西天取经又是什么意思?

  魏征虽是武曲星,法力却的确不如金蝉子,事实上佛教传入中原后,被分掉一半香火的天庭开始式微,已经不如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也是为什么孙悟空可以吊打天庭却被如来玩弄于手掌之间的原因。也正因为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才有了西天取经这一事件。毕竟如来不是白请的,请如来帮忙天庭自然需要付出代价。这代价就是让佛法全面传入南瞻部洲发展信徒,让佛教可以获得更多的香火。说好听点叫普度众生,其实就是佛道两教的交易罢了。

  当然天庭也不会任由灵山蚕食自己的地盘,让西牛贺洲的人把佛经送入南瞻部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虽然取经是两教交易的结果,但也确实说得上是一件大功德,天庭如何肯让这个功德落入对方势力的人的手里?自然是想要派道教的人去取回这经书。西天也不愿意这个功德落入道教手里,最终商议结果就是让在中原出生的佛教徒去西天把经文取回来,让两教平分了这份功德。

  功德和香火不同,香火是民间对神明的信仰之力,是神仙们法力的源泉。通俗点说,越受凡人敬仰和供奉的神仙,蓝就越多;至于红,那是靠神仙们自己的修炼获得的。而功德是上天给的,这是一个至高的力量,至盘古开天以后,便有了功德之力,女娲娘娘正是靠着捏人的功德,一跃成为最顶级的神明,只是女娲娘娘和同期的那一批神明已经离开天庭,不问世事了。要不然道教也不会被佛教压制。

  经过了万年研究,佛道两教已有大能者从天道中领悟出了一丝规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把上天给予的功德安排在一个人身上,让他直接一步登天。如果说信仰之力是个人所得的,功德之力就是所在势力的共有财产。虽然功德同样是施加在个人身上的,但却可以通过手段指定人选,纳入新人,为己方增强实力。正因为此,佛教耍了个手段,在两教商议定好取经事宜后,如来就让金蝉子转世投胎到中原,虽然投胎后唐人的身份依旧会让道教获得功德,但大头自然是被佛教拿走了。

  天庭知道这件事后已经晚了,取经计划已经立字上报苍天,连元始天尊也没有办法更改。其实也不是没办法,比如说一不二的人皇开口,天子可不是白叫的。当然天庭也不会坐以待毙,把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打下凡间加入取经队伍从佛教那抢回一点功德,就是天庭的应对手段。

  佛教知道后,如来立刻又派观音去说服孙悟空也加入取经队伍。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人,属于天庭管辖范围内,本体又是女娲神石,按理说是道教的人。但没关系,西天只要把孙悟空纳入佛教就行了,到时候封他个佛,功德自然就到佛教这边来了。天庭一见此事,立刻又安排犯了错误西海龙王三太子加入取经队伍,这才达到勉强的平衡。至此苍天震动,两教明白这是天道对他们的警示,之后也不敢再在取经队伍里耍什么手段了,于是取经五人组就这么定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
【1】【2】【3】【4】【5】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3.online

推荐阅读:爱的奏鸣曲卧底宠妃风流侠客大屌少宗主黄雀在后意外丧失记忆的我,好像和年级第一的美少女约好要生孩子隐秘的背叛我和熟女老师的故事禁果熟透时——血缘之下全族的命根子